企业信息化建设
电子商务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交易信息网 » 资讯 » 商业评论 » 策略销售:"大案要案"策划

策略销售:"大案要案"策划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11-30  浏览次数:137
  在销售领域有一个奇怪的现象:绝大部分人(销售和销售管理者)的绝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如何“把事情做对”上,比如:如何做关系、如何演示产品、如何了解需求等,却极少有人考虑如何“做对的事情”。或者干脆把“如何做对的事”这个艰巨的任务放到了一个刚入职三个月的新销售身上——这可是几百万、上千万的大单!
 
    那么,在大项目销售中如何判断做什么样的事才是对的呢?比如,接下来是做一次技术交流会呢还是应该给局长送块手表?
 
    回想一下医生通常是怎么看病的:他会先让你去拍片子,然后对片子进行仔细的研究,最后根据片子开出诊断书。注意:并非是拍一次片子拉倒,而是每次都让你拍,随时根据片子的变化做出新的诊断。
 
    大项目销售能不能拍片?答案是肯定的,这就是米勒黑曼策略销售中著名的“蓝表”。
 
    你可以把蓝表理解成一个项目的全景照片,当项目正在小黑屋运作的时候,你拿着相机跑了进去,“喀嚓”一声,照了张照片。然后又跑了出来,拿着这张照片反复分析。因为项目是变化的,所以你可能需要不断地跑进去照一张出来。
 
    既然是照片,里面一定会有很多的山山水水,让我们先看一下这张项目照片里都应该有什么。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需要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我们有什么优势?这不是指产品、品牌之类的优势,而是指你手里的“子弹”。
 
    我们有什么潜在危险?我们姑且称之为地雷,你踩上就会炸。
 
    我们该做什么计划?对于一件具体的任务,可能有很多应对措施,所以计划要分为可能的行动计划和最好的行动计划。
 
    最终得出的这个行动计划就是我们要的销售策略。
 
    然而,照片不是拍一次就完,而是项目有变化就要拍一次,比如,采购部新调来一个王科长,主角变了,剧情可能就变,所以需要重拍。项目运作完毕,如果能把这些照片放到一起看,你就会看到一部完整的销售电影。悲剧还是喜剧,由你导演。
 
    不拍片子就动手术是要死人的,不做分析就行动是要丢单的。这就是策略销售的作用。
 
    定位:用“感觉”确定自己的位置
 
    假设你一不小心踏入了一个错综复杂的迷宫,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有张地图!这张地图就是我们前面说的蓝表。有了地图之后,当然是先找准自己的位置。
 
    地图上的定位模式是经纬度的交界点。但是销售中没有经纬度。所以,米勒黑曼给出了一个有趣的测量标准:按照你审视项目后的感受作为定位的衡量尺度。
 
    如果你认为这个项目完全没问题了,那就是“陶醉”,如果你认为这个项目完全没希望但还不想放弃,那就是“惊慌”。如果你觉得总也不放心,那就是“担心”,以此类推。
 
    很多人会质疑:这不是瞎扯吗,感受怎么衡量?同样的情况不同的销售人员感受可能完全不一样。
 
这种测量有什么意义?
    那我们先做一次测试:你拿出一个自己正在运作的项目,先凭直觉默默地感受一下,看看处于测量标尺的哪个刻度上。我们先假设你现在的心情是“OK”。那么请回答一下问题:
 
    客户所有的采购影响者是谁吗?他们评标有没有可能会请一个你不知道的大学教授?
 
    他们对你的感觉怎么样?
 
    他们对你的产品或者方案怎么看?(如果有人觉得根本没必要买这些东西?)
 
    他们怎么比较你和你的对手?(你在他们心中排第几?)
 
    他们想买什么?
 
    他们为什么买?(采购中的每个角色想获得什么?)
 
    认真思考完,你心情如何?如果以上问题回答不完整,你凭什么OK?甚至有可能你了解完所有的情况,定位是“恐慌”。
 
    因此,最终的“定位”是“拷问”而来的,用真凭实据说话,相对客观而并非完全的主观感受。
 
    可能你还会问:即使这样拷问,不同的人可能感受还会不一样。是的,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通过这些拷问得到了什么!发现危险了吗?这是这个标尺真正的价值。明白了这一点,你可以随意改变这个标尺,比如,把十种感受换成七种或者十五种,甚至感受换成1、2、3、4、甲、乙、丙、丁都可以,无所谓了。
 
    不过,我还是建议你用“感受”作为标尺的刻度,因为恐惧能让你惊醒。
 
    设计“定位”这个要素的目的,就是为了看清楚自己当前所处的环境。你只有知道自己手里有什么、缺什么,才能知道要做什么。否则就是跟着感觉走了。
 
    但是对于一个具体项目的判断,并非越向右越好。我们假设这样一个场景:
 
    某个销售人员被客户告知,领导已经签字同意购买,于是准备好了合同。这时他很可能处于“太棒了”,甚至“陶醉”的定位。
 
    但是两周过去了,仍然没有签约,销售被告知,这几天领导太忙,过几天一定签(这种情况在销售中太常见了)。你认为这个销售人员的心情现在是什么?如果还是陶醉,这个销售人员也许离丢单不远了。因为喝醉的人是没有行动力的。
 
    这不是把直尺,而是把圆尺,陶醉和恐慌这两头挨着最近。你离胜利最近时,同时也离失败最近,甚至只隔一个电话(有点像老套电影,却是销售中的常事)。比如,他们告诉你,受领导更换的影响,这个项目暂时停止了。
 
    谁离“恐慌”最远?当然是“OK”了。仔细看这个标尺就会发现,“OK”是个重要的分界点。
 
    如果你总是处于右边,说明这个项目问题多多,如果你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左边,但是没签约,说明有隐含的问题你没发现。所以最好的状态就剩下一个了:OK!
 
    “OK”翻译成汉语就是“还行”,这个点最大的作用就是让你在舒服陶醉的时候保持警惕,在恐慌担心的时候找到方向。
分享与收藏:  资讯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销售 策划 要案 

新闻视频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