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建设
电子商务服务平台
 

双组份聚氨酯建筑密封膏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规格: 25千克/箱
单价: 面议
起订:
供货总量:
发货期限: 自买家付款之日起 3 天内发货
所在地: 河北 衡水市
有效期至: 长期有效
最后更新: 2014-05-06 16:51
询价
公司基本资料信息
 
 
产品详细说明

双组份聚氨酯建筑密封膏

双组份聚氨酯密封胶

概述双组份聚氨酯建筑密封膏属双组份反应固化型,有A、B两组份组成。A组分为乳白色或浅黄色粘稠状聚氨酯预聚体,B组分为固化剂与助剂等混合脱水而成的黑色膏状体或液体,固化后具有一定的弹性及粘结性,(A组份:B组份=10:0.8~1.2)。 

原理

  基层处理:被粘面必须进行整齐处理(可用手提切割机,砂轮,刚刷等),使涂胶面露出牢固的结构层。接缝表面必须保证完全干燥、清洁、无霜。表面所有灰尘和水泥稀浆必须清刷处理干净。金属表面的锈层及保护漆也需除去。如构筑物不干,可用喷灯烘干。 多孔表面涂胶前需先涂底涂料. 底涂料只需刷涂一薄层,待其表面不粘手后方可涂密封胶嵌缝.(本公司有配套的各种底涂料供给)。 

特点

  双组份聚氨酯密封胶优良的耐磨性、低温柔软性,性能可调节范围较广,机械强度大,粘接性好,弹性好,具有优良的复原性,可适合动态接缝和变形缝、伸缩缝。耐候性好,耐油性优良,耐生物老化且价格低廉。 

适用范围

  该产品使用于土木建筑业、交通运输业、混凝土预制件等建材的连接及施工缝的填充密封。高级道路、桥梁、飞机跑道、地下管道、接头处的连接密封以及隧道和建筑物的伸缩缝与变形缝。 

注意事项

  一、建筑物必须保持干燥、干净、无油污。 

  二、在施工前应先将底涂液涂于表面,待表面干燥后把缝隙的两边10mm处贴上50mm宽的防护胶带,以防施工中多余的聚硫胶把构筑物表面弄脏。 

  三、 把箱内1桶白色聚硫胶(A组份)与1袋黑色固化剂(B组份)充分搅拌均匀,直到无色差为止。 

  (注:因气候不同B组份应冬季多、夏季少)A:B=10:0.8-1.2,用前应先做小试。 

  四、把搅拌好的聚硫密封胶用灰刀或挤胶枪填入缝内压实填满,再用≥10cm宽腻子刀把胶刮平。 

  五、施平胶后把防护胶带取下即可,24小时内应避免水冲雨淋。 

(表干时间≤24小时,7天后方可灌水试验,28天性能全部达到。)

1、 包装
小包装为25公斤/箱,AB配套(共6桶,其中:A5桶、B5袋为一桶);
大包装为25公斤/桶,AB配套。

产品分类:
a、按照流动性区分可分为非下垂型(N)和自流平型(L)两个类型;
b、按照位移能力可分为2520两个级别;
c、按照拉伸模量分为高模量(HM)和低模量(LM)两个次级别。
 

物理性能指标                                                                                                     执行标准:JC/T482-2003

试验项目

技术指标

20HM

25LM

20LM

密度, g/cm3

规定值±0.1

流动性

下垂度(型),mm

3

流平性(L型)

光滑平整

表干时间, h

24

挤出性, ml/min

80

适用期, h

1

弹性恢复率,%

70

拉伸模量, MPa

23

0.4 

 

0.6

0.4 

 

0.6

-20

定伸粘结性

无破坏

浸水后定伸粘结性

无破坏

冷拉—热压后的粘结性

无破坏

质量损失率, %

7

注:1 此项仅适用于单组分产品。 

注:2 此项仅适用于多组分产品,允许采用供需双方商定的其它指标值。

    本企业以“信誉至上、质量第一、服务完善”为原则,竭诚希望各界人士莅临本厂考察、洽谈业务。 


页面信息收录情况:双组份聚氨酯建筑密封膏

公司其他供应信息 | GB(SR)钢板丁基腻子止水带 | 钢板止水带 | 聚氯乙烯塑料胶泥 塑料胶泥 | 聚硫防水密封膏 建筑聚硫密封膏 | 遇水膨胀橡胶止水环 | 施工缝用橡胶止水带 | 塑料外贴式止水带 | GB(SR)自粘性止水条 | 双组份防水聚硫密封胶 | 盾构隧道管片弹性密封垫 | 腻子型膨胀止水条 | 中空丝网止水条 | 注浆管型膨胀止水条 | 双组份聚氨酯建筑密封膏 | 双组份硅酮密封胶 | 遇水膨胀止水胶(遇水膨胀密封胶) | PVC塑料止水带 | 制品型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 | 板式橡胶支座 | 外贴式橡胶止水带 | 钢边橡胶止水带 | 加网型遇水膨胀止水条 | 聚乙烯闭孔泡沫板 | 聚乙烯闭孔泡沫板 | 塑料盲沟(管) | 自粘复合型止水带

 
更多»本企业其它产品
 
更多信息
 
行业分类

[ 供应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