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建设
电子商务服务平台
 
发布信息当前位置: 首页 » 供应 » 商务服务 » 咨询服务 » 市场调研 »

2018-2024年中国碳交易行业 研究报告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单价: 6000.00元/
起订:
供货总量:
发货期限: 自买家付款之日起 1 天内发货
所在地: 山西
有效期至: 长期有效
最后更新: 2018-09-11 11:26
询价
公司基本资料信息
 
 
产品详细说明

2018-2024年中国碳交易行业 研究报告

 

2018-2024年中国碳交易行业市场现状及前景预测分析研究报告

【报告名称】: 2018-2024年中国碳交易行业市场现状及前景预测分析研究报告
【关 键 字】: 2018-2024年 碳交易 研究报告
【出版日期】: 2018年9月
【交付方式】: 特快传递或E-MAIL
【报告价格】: 印刷版:6000元 电子版:6200元 印刷版+电子版:6500元
【电话订购】: 0351-2559421   0351-2559417    13007076388 
【报告导读】
 2018-2024年中国碳交易行业市场现状及前景预测分析研究报告
 
【报告目录】
**章 碳交易相关概念及市场结构分析
  1.1 碳排放交易的定义和分类
    1.1.1 碳排放交易的内涵
    1.1.2 碳排放交易的分类
    1.1.3 碳排放交易的品种
  1.2 碳排放交易市场结构分析
    1.2.1 碳交易市场总体结构
    1.2.2 配额碳交易市场结构
    1.2.3 自愿碳交易市场结构
    1.2.4 碳排放交易的主体对象
  1.3 中国开展碳排放权交易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1.3.1 碳排放权交易的必要性
    1.3.2 碳排放权交易的可行性
第二章 2015-2018年7月国际碳交易市场发展分析
  2.1 京都议定书与碳交易市场
    2.1.1 《京都议定书》简介
    2.1.2 《京都议定书》修正案
    2.1.3 《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
    2.1.4 “核证减排量”突破10亿
    2.1.5 新协议解读
  2.2 全球碳交易市场综述
    2.2.1 发展概况
    2.2.2 市场格局
    2.2.3 交易规模
    2.2.4 价格分析
    2.2.5 市场展望
  2.3 主要碳排放交易体系
    2.3.1 欧盟碳排放贸易体系(EUETS)
    2.3.2 美国排放交易体系(CCX)
    2.3.3 英国排放交易体系(UKETS)
    2.3.4 澳大利亚排放贸易体系
  2.4 欧盟碳交易市场
    2.4.1 欧盟碳交易体系
    2.4.2 欧盟碳排放规模
    2.4.3 欧盟碳交易规模
    2.4.4 欧盟碳交易价格分析
    2.4.5 欧盟碳交易实施阶段
    2.4.6 欧盟碳交易市场机制
    2.4.7 欧盟碳交易体系改革
    2.4.8 碳交易改革方案通过
    2.4.9 欧盟碳交易经验借鉴
  2.5 美国碳交易市场
    2.5.1 美国退出全球环境协定
    2.5.2 美国强制性碳交易体系
    2.5.3 美国碳排放规模分析
    2.5.4 美国碳交易市场结构
    2.5.5 美国芝加哥碳交易市场
    2.5.6 加利福尼亚碳交易市场
    2.5.7 美国碳交易发展策略
    2.5.8 美国碳交易前景展望
  2.6 其他典型碳交易市场介绍
    2.6.1 澳大利亚碳交易市场
    2.6.2 加拿大碳交易市场
    2.6.3 日本碳交易市场
    2.6.4 韩国碳交易市场
第三章 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环境分析
  3.1 政策环境
    3.1.1 2015年新环保法解读
    3.1.2 污染物排放新标准
    3.1.3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
    3.1.4 《巴黎协定》签订
    3.1.5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方案
    3.1.6 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
    3.1.7 能源发展“十三五”政策指引
  3.2 经济环境
    3.2.1 国民经济运行状况
    3.2.2 工业经济增长情况
    3.2.3 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3.2.4 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3.2.5 宏观经济发展趋势
  3.3 社会环境
    3.3.1 各国碳排放情况
    3.3.2 中国碳排放分析
    3.3.3 我国污染物排放状况
    3.3.4 高耗能行业运行分析
    3.3.5 节能减排成效
    3.3.6 生态文明建设动态
  3.4 技术环境
    3.4.1 低碳技术转让途径
    3.4.2 节能减排技术推广应用
    3.4.3 低碳技术制约因素分析
第四章 2015-2018年7月中国碳交易市场总体分析
  4.1 2015-2018年7月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综述
    4.1.1 我国碳交易发展历程
    4.1.2 我国碳市场建设进展
    4.1.3 国内碳交易市场现状
    4.1.4 全国碳排放交易规模
    4.1.5 非试点地区建设进展
    4.1.6 中国碳市场跨区域建设
  4.2 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特征分析
    4.2.1 市场阶段化特征
    4.2.2 基于项目市场特征
    4.2.3 基于配额市场特征
  4.3 中国碳交易试点工作成效
    4.3.1 配额交易情况
    4.3.2 交易量
    4.3.3 交易集中度与交易活跃度
    4.3.4 收盘价格波动性
    4.3.5 CCER交易情况
    4.3.6 履约情况
  4.4 中国碳交易市场SWOT分析
    4.4.1 发展优势(Strength)
    4.4.2 发展劣势(Weakness)
    4.4.3 发展机遇(Opportunity)
    4.4.4 发展威胁(Threaten)
  4.5 影响中国碳交易市场流动性的因素
    4.5.1 市场开放程度
    4.5.2 市场规模
    4.5.3 供需关系
  4.6 碳交易管理体制的总体框架
    4.6.1 国务院层面
    4.6.2 国家部委层面
    4.6.3 地方政府层面
    4.6.4 交易所层面
    4.6.5 中介组织层面
    4.6.6 专家学者层面
第五章 2015-2018年7月中国碳交易市场机制分析
  5.1 碳交易机制发展综述
    5.1.1 《京都议定书》交易机制
    5.1.2 碳排放配额的分配方法
    5.1.3 欧盟碳排放配额分配机制
  5.2 清洁发展机制(CDM)分析
    5.2.1 清洁发展机制概念
    5.2.2 CDM项目经济机制
    5.2.3 CDM项目开发模式和程序
    5.2.4 我国CDM项目发展规模
    5.2.5 CDM项目的交易成本
    5.2.6 CDM项目相关机构及主要职责
  5.3 中国碳交易试点机制设计思路对比分析
    5.3.1 覆盖范围对比
    5.3.2 配额分配对比
    5.3.3 MRV机制对比
    5.3.4 交易制度对比
    5.3.5 惩罚机制对比
    5.3.6 试点交易经验
  5.4 碳交易结算机制分析
    5.4.1 碳交易结算方式
    5.4.2 碳交易结算的参与机构
    5.4.3 碳交易人民币结算分析
  5.5 碳交易核查机制分析
    5.5.1 碳交易核查的标准及流程
    5.5.2 碳交易核查的监管机制
    5.5.3 碳交易第三方认证核查
    5.5.4 碳核查报告编制原则及方法
  5.6 中国碳排放配额机制完善思路
    5.6.1 首选免费分配减轻成本负担
    5.6.2 分配规则亟需详细、透明
    5.6.3 不同的方法会增加管理成本
第六章 2015-2018年7月中国碳交易市场定价机制分析
  6.1 碳交易价格机制形成方式及改革方向
    6.1.1 政府定价机制
    6.1.2 市场定价机制
    6.1.3 混合定价机制
    6.1.4 形成机制改革方向
  6.2 碳交易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6.2.1 直接影响因素
    6.2.2 间接影响因素
    6.2.3 自愿市场因素
    6.2.4 CDM项目因素
  6.3 中国碳交易定价典型模式分析
    6.3.1 深圳模式
    6.3.2 北京模式
    6.3.3 上海模式
    6.3.4 重庆模式
  6.4 制约中国碳定价机制发展的瓶颈因素
    6.4.1 全国性碳交易市场仍未形成
    6.4.2 缺少碳排放测量系统
    6.4.3 缺乏完善的碳税制度
    6.4.4 不合理碳排放权分配方式
  6.5 完善碳交易定价机制的制度基础
    6.5.1 碳排放量的监测和核证制度
    6.5.2 企业碳排放权的会计计量和审计制度
    6.5.3 相关法律制度
    6.5.4 交易所制度
  6.6 构建与多层次一体化碳交易定价机制
    6.6.1 碳交易一级市场中初始拍卖的定价机制
    6.6.2 碳交易二级市场的供求定价机制
    6.6.3 碳金融市场的衍生品定价机制
第七章 中国碳交易试点市场分析——深圳
  7.1 深圳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综述
    7.1.1 发展成效
    7.1.2 交易规模
    7.1.3 企业规模
    7.1.4 履约情况
    7.1.5 个人参与
    7.1.6 典型项目
    7.1.7 发展前景
  7.2 深圳排放权交易所介绍
    7.2.1 机构概况
    7.2.2 组织结构
    7.2.3 股权结构
    7.2.4 发展规划
  7.3 深圳碳交易市场发展路径
    7.3.1 完成企业碳排放量化、报告和核查
    7.3.2 创立制造业的碳配额分配方法
    7.3.3 注重制度建设和法制保障
    7.3.4 注重教育培训和能力建设
  7.4 深圳碳交易市场监管政策解读
    7.4.1 《深圳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
    7.4.2 《深圳排放权交易所现货交易规则(暂行)》
    7.4.3 《深圳经济特区碳排放管理若干规定》
    7.4.4 《深圳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抵消信用管理规定》
  7.5 深圳碳交易市场投资潜力分析
    7.5.1 市场空间分析
    7.5.2 社会效益分析
    7.5.3 非现货碳交易机遇
    7.5.4 率先引进境外投资者
    7.5.5 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张
第八章 中国碳交易试点市场分析——上海
  8.1 上海碳交易市场发展综述
    8.1.1 建设进程
    8.1.2 建设成效
    8.1.3 金融创新
    8.1.4 碳基金启动
    8.1.5 前景展望
  8.2 上海碳交易市场规模分析
    8.2.1 市场主体
    8.2.2 交易规模
    8.2.3 价格走势
    8.2.4 履约情况
  8.3 上海市碳交易市场发展特点分析
    8.3.1 构建了较为完善的碳交易政策法规体系
    8.3.2 形成了覆盖广泛的排放总量控制目标
    8.3.3 初步建立了统一的碳排放核算、报告及核查体系
    8.3.4 配额分配上采用历史法与基准线法相结合
    8.3.5 广泛使用温室减排量(CCER)用于配额抵消
    8.3.6 以激励机制推动企业参与碳交易
  8.4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介绍
    8.4.1 机构概况
    8.4.2 交易规则
    8.4.3 会员管理
    8.4.4 信息管理
    8.4.5 结算细则
    8.4.6 风险控制
    8.4.7 违规违约处理
  8.5 上海市碳排放交易管理机制分析
    8.5.1 配额管理
    8.5.2 碳排放核查与配额清缴
    8.5.3 配额交易
    8.5.4 监督与保障
    8.5.5 法律责任
第九章 中国碳交易试点市场分析——北京
  9.1 北京市碳交易市场发展综述
    9.1.1 政策法规
    9.1.2 监管制度
    9.1.3 市场机制
    9.1.4 交易模式
    9.1.5 模式创新
    9.1.6 跨区域交易
  9.2 北京市碳交易市场规模分析
    9.2.1 企业规模
    9.2.2 交易规模
    9.2.3 价格走势
    9.2.4 履约情况
  9.3 北京环境交易所介绍
    9.3.1 机构概况
    9.3.2 组织结构
    9.3.3 交易流程
    9.3.4 交易规则
    9.3.5 配套细则
  9.4 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机制分析
    9.4.1 碳排放管控和配额管理
    9.4.2 碳排放权交易
    9.4.3 监督管理与激励措施
    9.4.4 法律责任
  9.5 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相关法规解读
    9.5.1 《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
    9.5.2 《北京市碳排放配额场外交易实施细则》
    9.5.3 《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公开市场操作管理办法》
    9.5.4 《关于规范碳排放权交易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规定》
    9.5.5 《北京市碳排放权抵消管理办法(试行)》
第十章 中国碳交易试点市场分析——广东
  10.1 广东省碳交易市场发展综述
    10.1.1 覆盖范围
    10.1.2 配额规模
    10.1.3 交易规模
    10.1.4 履约情况
    10.1.5 市场创新
    10.1.6 机制创新
  10.2 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介绍
    10.2.1 机构概况
    10.2.2 组织结构
    10.2.3 交易规则
    10.2.4 会员管理
    10.2.5 收费标准
  10.3 广东省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机制分析
    10.3.1 碳排放信息报告与核查
    10.3.2 配额发放管理
    10.3.3 配额交易管理
    10.3.4 监督管理
    10.3.5 法律责任
  10.4 广东省碳排放权交易相关法规解读
    10.4.1 《广东省碳排放配额管理实施细则(试行)》
    10.4.2 《广东省碳排放权配额首次分配及工作方案(试行)》
    10.4.3 《广东省企业碳排放信息报告与核查实施细则(试行)》
    10.4.4 《广东省碳普惠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10.4.5 《广东省碳排放配额回购交易业务指引(2018年修订)》
第十一章 中国碳交易试点市场分析——天津
  11.1 天津碳交易市场发展综述
    11.1.1 履约情况
    11.1.2 试点范围
    11.1.3 市场机制
    11.1.4 前景展望
  11.2 天津排放权交易所介绍
    11.2.1 机构概况
    11.2.2 会员管理
    11.2.3 交易规则
    11.2.4 交易结算
    11.2.5 风险控制
  11.3 天津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机制分析
    11.3.1 配额管理
    11.3.2 碳排放监测、报告与核查
    11.3.3 碳排放权交易
    11.3.4 监管与激励
    11.3.5 法律责任
  11.4 天津市“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实施方案
    11.4.1 总体要求
    11.4.2 重点任务
    11.4.3 保障措施
第十二章 中国碳交易试点市场分析——湖北
  12.1 湖北省碳交易市场发展综述
    12.1.1 发展优势
    12.1.2 配额分配
    12.1.3 二级市场
    12.1.4 发展碳金融
  12.2 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介绍
    12.2.1 机构概况
    12.2.2 交易规则
    12.2.3 交易方式
    12.2.4 交易品种
    12.2.5 收费标准
    12.2.6 配额托管业务
  12.3 湖北省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机制分析
    12.3.1 碳排放配额分配和管理
    12.3.2 碳排放权交易
    12.3.3 碳排放监测、报告与核查
    12.3.4 激励和约束机制
    12.3.5 法律责任
  12.4 湖北省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十三五”规划
    12.4.1 发展主要目标
    12.4.2 重点领域目标
    12.4.3 开展试点示范
    12.4.4 发展保障措施
第十三章 中国碳交易试点市场分析——重庆
  13.1 重庆市碳交易市场发展综述
    13.1.1 覆盖范围
    13.1.2 市场机制
    13.1.3 市场特点
    13.1.4 前景展望
  13.2 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介绍
    13.2.1 机构概况
    13.2.2 交易细则
    13.2.3 结算管理
    13.2.4 信息管理
    13.2.5 风险管理
    13.2.6 违规违约处理
  13.3 重庆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机制分析
    13.3.1 碳排放配额管理
    13.3.2 碳排放核算、报告和核查
    13.3.3 碳排放权交易
    13.3.4 监督管理
  13.4 重庆市碳排放权交易相关法规解读
    13.4.1 《重庆市碳排放配额管理细则(试行)》
    13.4.2 《重庆市企业碳排放核查工作规范(试行)》
    13.4.3 《重庆市工业企业碳排放核算报告和核查细则(试行)》
    13.4.4 《重庆市“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
第十四章 中国碳交易市场主体分析——排放行业
  14.1 电力行业
    14.1.1 行业的运行情况
    14.1.2 行业碳交易配额
    14.1.3 企业的经营情况
    14.1.4 企业碳交易战略
    14.1.5 企业碳交易对策
    14.1.6 企业碳交易途径
    14.1.7 行业碳交易潜力
    14.1.8 行业碳交易挑战与机遇
  14.2 石化行业
    14.2.1 行业发展规模
    14.2.2 石化碳交易权
    14.2.3 企业与碳交易市场
    14.2.4 行业面临困境
    14.2.5 行业减排措施
    14.2.6 石化碳交易前景
    14.2.7 行业发展趋势
  14.3 钢铁行业
    14.3.1 行业运行规模分析
    14.3.2 行业运行特点分析
    14.3.3 企业节能减排情况
    14.3.4 企业纳入碳交易体系
    14.3.5 钢铁企业参与碳交易
    14.3.6 行业碳交易挑战
    14.3.7 行业碳交易机遇
    14.3.8 企业节能减排潜力
  14.4 有色金属行业
    14.4.1 行业发展规模分析
    14.4.2 碳交易与行业关系
    14.4.3 重点企业的碳排放
  14.5 水泥行业
    14.5.1 行业发展规模分析
    14.5.2 行业碳交易的配额
    14.5.3 碳交易可缓解产能过剩
    14.5.4 行业技术减排措施
    14.5.5 水泥碳交易市场发展策略
  14.6 建筑行业
    14.6.1 行业碳排放情况分析
    14.6.2 行业节能减碳的项目
    14.6.3 碳交易推动行业转型
    14.6.4 企业碳排放交易实践
    14.6.5 企业碳交易体系框架
    14.6.6 企业碳交易效益分析
  14.7 造纸行业
    14.7.1 行业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案
    14.7.2 碳交易对企业的积极影响
    14.7.3 碳交易对企业的消极影响
    14.7.4 企业参与碳交易建议措施
第十五章 中国碳交易市场主体分析——碳基金
  15.1 国际碳基金运行模式分析
    15.1.1 发展概述
    15.1.2 运行机制
    15.1.3 典型模式
    15.1.4 经验借鉴
  15.2 中国碳基金市场发展现状
    15.2.1 发展特点
    15.2.2 资金来源
    15.2.3 筹资规模
    15.2.4 运营期限
    15.2.5 目标差异
  15.3 中国碳基金运行情况分析
    15.3.1 运行模式比较
    15.3.2 投资组合模式
    15.3.3 交易机制分析
    15.3.4 基金问题分析
  15.4 国家级碳基金——清洁发展机制基金(CDMF)
    15.4.1 性质及用途
    15.4.2 制度建设
    15.4.3 资金来源
    15.4.4 使用方式
    15.4.5 业务情况
    15.4.6 风险管理
    15.4.7 发展趋势
  15.5 民间碳基金——中国绿色碳基金
    15.5.1 发展概况
    15.5.2 管理模式
    15.5.3 运作模式
    15.5.4 使用方式
    15.5.5 收益分析
  15.6 公募碳基金——中国绿色碳汇基金
    15.6.1 基金概况
    15.6.2 制度建设
    15.6.3 业务情况
    15.6.4 运营情况
  15.7 中国碳基金市场发展策略分析
    15.7.1 扩大筹资渠道,争取财政支持
    15.7.2 建立地方与国家合作的碳基金体系
    15.7.3 加强对外合作提高技术与管理水平
    15.7.4 循序渐进探索碳金融业务
第十六章 中国碳交易市场投资风险及投融资模式
  16.1 中国碳交易市场投资风险预警
    16.1.1 政策风险
    16.1.2 履约风险
    16.1.3 交易风险
    16.1.4 其他风险
    16.1.5 风险防范
  16.2 碳交易市场融资模式
    16.2.1 传统模式
    16.2.2 创新模式
    16.2.3 比较分析
  16.3 碳交易市场投资模式
    16.3.1 直接投资现货市场
    16.3.2 投资碳基金
    16.3.3 自行设立碳基金
    16.3.4 经营CDM项目咨询顾问公司
    16.3.5 直接开发CDM项目
    16.3.6 主导或者参与发起新的碳交易所
  16.4 碳交易市场衍生品投资模式
    16.4.1 碳期货交易
    16.4.2 碳远期交易
    16.4.3 碳期权交易
    16.4.4 碳互换交易
第十七章 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战略研究
  17.1 中国发展碳交易及碳融资的政策建议
    17.1.1 完善政策法规制度
    17.1.2 加大宣传力度
    17.1.3 加强金融组织体系建设
    17.1.4 加强国际合作并争取主动权
    17.1.5 增加碳市场的透明度
  17.2 中国碳交易管理体制建立及完善建议
    17.2.1 建立管理体制框架
    17.2.2 明确职责与分工
    17.2.3 建立沟通协调机制
    17.2.4 培育和规范专业中介机构
    17.2.5 建立健全法制体系
  17.3 推进中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路径分析
    17.3.1 建立企业激励约束机制
    17.3.2 建立碳排放核算标准体系
    17.3.3 完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
    17.3.4 科学合理分配碳排放额
  17.4 发展我国自愿碳交易市场的对策措施
    17.4.1 鼓励企业主动参与碳交易
    17.4.2 加强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建设
    17.4.3 鼓励探索创新碳交易相关产品
    17.4.4 加强自愿碳交易相关配套建设
  17.5 上市公司碳效率分析与产品开发建议
    17.5.1 完善碳效率量化标准
    17.5.2 出台碳排放信息披露规则
    17.5.3 推出适合国情的碳效率指数
    17.5.4 开发碳交易相关产品
  17.6 金融机构参与碳交易市场的投资策略
    17.6.1 交易所投资策略
    17.6.2 商业银行投资策略
    17.6.3 保险公司投资策略
    17.6.4 证券公司投资策略
  17.7 个人参与碳减排交易的投资潜力及建议
    17.7.1 投资机会
    17.7.2 投资建议
第十八章 2018-2023年中国碳交易市场前景预测
  18.1 中国碳交易市场未来发展趋势
    18.1.1 从自愿到强制
    18.1.2 从特定行业到整体经济
    18.1.3 从区域试点到全国市场
    18.1.4 从一级现货市场到二级金融市场
    18.1.5 从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
  18.2 全国性碳交易体系建设展望
    18.2.1 碳交易体系基本目标
    18.2.2 **阶段目标
    18.2.3 第二阶段目标
    18.2.4 第三阶段目标
    18.2.5 第四阶段目标
  18.3 高 端对中国碳交易市场前景预测
    18.3.1 影响因素分析
    18.3.2 市场发展潜力
    18.3.3 发展前景展望
    18.3.4 交易规模预测
附录:
附录一: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管理办法
附录二: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办法(修订)
附录三:关于切实做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重点工作的通知
附录四:“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
附录五:“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
图表目录
图表1 国际碳交易市场总体架构
图表2 配额碳交易市场
图表3 自愿碳交易市场
图表4 全球碳交易市场分布
图表5 全球碳交易覆盖的行业
图表6 碳市场覆盖的国家或地区
图表7 全球市场历年成交规模
图表8 全球自愿减排市场历年交易量
图表9 全球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历年交易额及交易均价
图表10 全球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交易量按项目类型分布
图表11 碳定价体系全球分布示意图
图表12 2015-2018年7月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季度同比)
图表13 2014-2018年7月粮食产量
图表14 2015-2018年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月度同比)
图表15 2015-2018年7月固定资产(不含农户)同比增度(累计同比)
图表16 2015-2018年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度(月度同比)
图表17 2015-2018年7月居民消费价格上涨情况(月度同比)
图表18 2015-2018年7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涨跌幅(月度同比)
图表19 2014-2018年7月总人口和自然增长率
图表20 2016-2018年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月度同比)
图表21 2016-2018年7月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速(累计同比)
图表22 2016-2018年7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累计同比)
图表23 2016-2018年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速(月度同比)
图表24 2016-2018年7月居民消费价格上涨情况(月度同比)
图表25 2016-2018年7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涨跌情况(月度同比)
图表26 2017年各月累计主营业务收入与利润总额同比增速
图表27 2017年各月累计利润率与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
图表28 2017年分经济类型主营业务收入与利润总额同比增速
图表29 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财务指标
图表30 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指标
图表31 2016-2018年7月各月累计主营业务收入与利润总额同比增速
图表32 2016-2018年7月各月累计利润率与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
图表33 2018年分经济类型主营业务收入与利润总额同比增速
图表34 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工业企业主要财务指标
图表35 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工业企业主要财务指标(续表)
图表36 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指标
图表37 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财务指标(分行业)
图表38 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财务指标(分行业)(续表)
图表39 2016年中国污染物排放量
图表40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及碳市场相关政策与行动
图表41 我国碳市场建设主要内容
图表42 跨区域碳市场合作与规划
图表43 各省市区CDM签发项目数量及预计减排量
图表44 中国试点区域年碳交易量及交易额图
图表45 中国试点区域累积碳交易、碳交易量比例图
图表46 碳交易所对CCER的限制
图表47 中国各试点交易所交易情况月变化图
图表48 截至2017年底七省市试点碳市场累积配额成交情况
图表49 2014-2018年7月七个碳交易试点地区当日交易量
图表50 2014-2018年7月北京碳交易试点交易量变化
图表51 2014-2018年7月广东碳交易试点交易量变化
图表52 2014-2018年7月湖北碳交易试点交易量变化
图表53 2014-2018年7月上海碳交易试点交易量变化
图表54 2014-2018年7月深圳碳交易试点交易量变化
图表55 2014-2018年7月天津碳交易试点交易量变化
图表56 2014-2018年7月重庆碳交易试点交易量变化
图表57 7个试点碳市场交易总量占比
图表58 2014-2018年7月7个试点碳市场年度总交易量对比
图表59 2014-2018年7月试点地区主要交易产品的交易集中度与交易活跃度
图表60 2014-2016七个试点市场碳交易集中度
图表61 2014-2016七个试点市场碳交易活跃度
图表62 2015年配额估计值-日交易量最大值-总交易量
图表63 2016年配额估计值-日交易量最大值-总交易量
图表64 2017年配额估计值-日交易量最大值-总交易量
图表65 2014-2018年7月各交易试点日收盘价格
图表66 2017年度试点碳市场主要交易产品最高、最低、平均结算价格
图表67 2015年总成交量-最高价-最低价-平均价的联系
图表68 2016年总成交量-最高价-最低价-平均价的联系
图表69 2017年总成交量-最高价-最低价-平均价的联系
图表70 七个试点累计CCER交易量
图表71 我国碳交易管理体制构架图
图表72 CDM的潜在理论机制
图表73 中国政府CDM报审流程
图表74 制定经营实体DOE审定流程
图表75 CDM项目核查/核证流程
图表76 碳交易试点涵盖目标和范围比较
图表77 碳排放交易试点配额分配对比
图表78 碳排放交易试点配额分配方法
图表79 碳交易试点MRV管理体系进展
图表80 碳交易试点MRV制度对比
图表81 碳排放交易试点交易制度对比
图表82 碳排放交易试点CCER
图表83 碳排放交易试点履约制度
图表84 碳交易核查的流程图
图表85 深圳市碳交易所会员拓展方向
图表86 深圳排放权交易所组织结构
图表87 上海碳市场碳配额卖出回购模式
图表88 2014-2018年7月上海碳市场各类型参与人开户占比
图表89 2017年上海碳市场各类型参与人交易量占比
图表90 2013-2018年7月上海市碳市场交易量对比
图表91 2017年全国各地区碳市场CCER交易量占比
图表92 2017年上海碳市场配额挂牌交易均价走势
图表93 上海市碳交易配额持有量限额
图表94 2013-2018年7月北京市重点排放单位覆盖范围
图表95 2014-2018年7月北京市碳排放交易规模
图表96 2017年北京市BEA线上公开交易成交笔数分布
图表97 2017年北京市BEA线上公开交易成交量分布
图表98 2017年北京市线上公开交易月度成交均价走势
图表99 北京环境交易所组织架构图
图表100 2014-2018年7月广东省碳市场配额成交量
图表101 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组织架构图
图表102 湖北省“十三五”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规划主要指标
图表103 重庆市企业碳排放核查工作程序
图表104 各类型排放基准值
图表105 2015-2018年7月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利润增长变化趋势
图表106 2017年石油和化工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表
图表107 2017年水泥及熟料出口情况
图表108 2007-2018年7月基金收入情况
图表109 2008-2018年7月清洁基金赠款支持领域分布图
图表110 2014-2018年7月委托贷款支持项目投入资金与撬动社会资金情况
图表111 2014-2018年7月委托贷款支持项目的年碳减排潜能总量
图表112 清洁发展委托贷款项目分布图
图表113 碳金融组织体系构成示意图
图表114 可直接向国家发改委提交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申请的中央企业名单
图表115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覆盖行业及代码
图表116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企业碳排放汇总表
图表117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企业碳排放补充数据核算报告模板数据汇总表(所有企业)
图表118 “十三五”各地区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
图表119 “十三五”主要行业和部门节能指标
图表120 “十三五”各地区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控制计划
图表121 “十三五”各地区氨氮排放总量控制计划
图表122 “十三五”各地区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计划
图表123 “十三五”各地区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
图表124 “十三五”重点地区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
……略
 

页面信息收录情况:2018-2024年中国碳交易行业 研究报告

公司其他供应信息 | 2018-2023年中国铸造焦炭行业研究报告 | 2018-2024年中国碳排放交易产业市场现状研究报告 | 2018-2024年中国铜冶炼行业投资现状及经营模式分析报告 | 中国铜铟镓硒(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行业报告 | 2018-2024年中国碳交易行业 研究报告 | 2018-2024年中国铜箔行业 研究报告 | 2018-2024年中国锂电铜箔行业 研究报告 | 2018-2024年中国经济开发区 报告 | 2018-2023年中国橡胶制品行业市场需分析报告 | 2018-2024年中国物流行业现状预测报告 | 2018-2024年中国白酒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分析报告 | 2018-2024年中国烟草加工行业市场研究及发展预测报告 | 2018-2024年中国调味品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2018-2023年中国建筑陶瓷行业市场现状预测报告 | 中国蔬菜种植行业市场运报告

 
更多»本企业其它产品
 
更多信息
 
行业分类

[ 供应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